首页

sm在线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3 04:40:09 作者:12个智能大坝建设试点全面开展 我国大坝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 浏览量:44151

  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开启

  感受创新魅力 提升科学素养

  9月16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市首钢园开启。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104家单位、360个展项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科普盛宴。

  “这真的是从月亮上带回来的?”“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在首钢园11号馆,近距离观赏航天飞行器返回器和月壤实物,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以互动体验形式让观众真切感受中国科技力量。

  “感觉太奇妙了!”从C919飞行模拟器上下来,北京景泰小学五年级学生乐乐高兴地说。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装置对C919飞机的驾驶舱环境进行了仿真,具有与C919一致的驾驶舱布局,体验者可以感受到不同天气下的驾驶舱操作流程。

  “下一个就到我了。”在逐梦苍穹展区,孩子们排着队,期待体验一把“月地驾驶”——手握方向盘,便能通过眼前的屏幕全景漫游月球表面,“见证”人类登月、探月的重要时刻。

  “戴上虚拟现实眼镜,你就能感受煤矿开采作业现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发的煤矿虚拟体验系统备受关注。该校的陈彦宏博士说,这套系统通过新技术展示煤矿开采设备自动化水平,让公众了解我国煤矿开采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取得的成就。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展台,动手制作太阳能卫星模型的活动深受小朋友欢迎。一些小木板、两块简易太阳能板、一台减速电机,再用螺丝刀、泡棉垫、轴架等小工具,约半个小时就能组装起一个太阳能卫星模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该模型的太阳能板会充分吸收太阳能,“卫星”就可以转动起来。

  工作人员介绍,展台展出了卫星通信模块、星载智能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如果直接讲解背后的原理,可能很抽象。通过参与制作活动,孩子们就能从互动中快速学习科学知识。

  通过把“课堂”搬进展厅,本次主场活动为青少年和科技教师提供了科学教育实践与交流的平台。不少中小学生变身科普达人,向观众讲解他们的“科研成果”。

  “别看它只有一个电机,但通过精心设计动力传输结构,这台木质小车就有了很强的越障能力,最高能攀爬22厘米。”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三学生韩疏怀向记者介绍他和同学设计的“未来太空车”。

  “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创新成果,有利于增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研志向。”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科技老师张珂说,科技教育是学校的特色,近年来,学校先后筹建了包括纳米科技、航空航天、智能科学等在内的10个科技创新实验室,并聘任了校内科技导师,一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正脱颖而出。

  会唱歌的纸壳机器人、仿生章鱼软体机械手……包括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内,北京市10所学校的学生开发的科创作品登上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舞台,展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果。

  “集成光子芯片是新一代的芯片技术,在高速通信、光纤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应用潜力很大。”在集成光子芯片展区,北京大学大四学生黄佳辉正在向观众讲解。他说,得益于学校科普,自己对集成光子芯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将来读研究生,想重点做这方面的研究。”

  据悉,自2004年起,各地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已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40多万场次。(人民日报 记者 喻思南)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半年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24.1亿人次

融融春光里,春耕开启,春管正忙;项目开工,机器轰鸣;人流物流,繁忙有序;未来产业,向“新”而行……中华大地升腾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中华儿女向着美好未来奋勇前进。

国防部: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赛事主办方、中国企业体育协会(以下简称中企体协)专职副主席戴璐强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表示,第二届锦标赛倡导公正、公平、健康、和谐、快乐的掼蛋文化。未来,中企体协将继续传播弘扬掼蛋文化,助推掼蛋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石泰峰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走深走实

他说,图书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机构,受众比较广,希望能发挥平台优势,让珍贵文献发挥更大的文明传续功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完)

(新春走基层)致敬,那些守候团圆的身影

“摩羯”在文昌登陆后,直扑海南省会海口。狂风骤雨中,忽明忽灭的灯光,不时响起的玻璃坠地声,汽车被砸的警报声……所有声音夹杂在一起,让人坐立不安。

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沪指八连阳收复3000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于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创始主任、耶鲁大学世界学者王彬彬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围绕中国如何在碳中和战略框架下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进行分享。她谈及自己带领法国师生参观故宫的经历,表示故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精品,在防涝排洪、垃圾分类等方面无一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令巴黎政治学院师生一行赞叹不已。她强调,在低碳转型之路上,中国不仅能为世界提供“硬件”支持,更能通过分享传统智慧,提供“软件”上的强大赋能。(林卓玮 薛凌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